ib课程是是什么意思?
IB课程全称为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中文译作国际文凭,是一个由国际教育局所制定的中学教育体系。这套体系主要目的是提供给学生在全球范围内选择高中毕业之后的升学路径。目前在中国开设的IB学校大部分都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或者民办双语学校,如上海世外、上海浦东协和、北京朝阳凯文等,这些学校的收费标准也是相对较高。 虽然成立的时间不算很长,但是发展迅速,截止2017年,全球已经有150个国家的5000多个校园开设了IB课程,学生人数超过100万。
从设立的目的可以看到,IB课程是为将来出国留学的学生而设立的。因此相比起A-level和AP这样的标化考试而言,它更偏向于大学申请时的综合素质要求。除了学术能力之外,还会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以及进行团队协作的能力等等。因为希望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能够很快适应国外的学习模式和生活环境,所以IB课程的设置也偏向西方的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具体的学习内容上,IB分为标准难度和高难度两种课程设置。大部分的高中都会设标准难度的课程,这个难度的课程的设置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学生能够顺利升读大学所做的准备。高难度课程设置一般会放在ALevel 和AP这样传统的标化考试课程中,作为锦上添花的作用。
IB课程虽然是国外大学的入学门槛,但是它的考试科目和分数算法与A-Level、AP并不一样。以理科为例,除了数学外,需要考物理(High level),化学(Higher level)和历史(Standard level)3门科目。每个科目有6个档次分别对应着不同能力的等级划分,其中最高等级为7分,最低为1分。6个档次的分数及对应的水平范围分别如下: 7 分:出色的完成课业且具备优秀的分析技巧 6分:优异的完成学业且拥有良好的分析技能 5 分:很好的完成学业并且具备一定的分析技能 4 分:合格的完成课业并且基本掌握分析的技能 3 分:勉强达成基础的要求并且缺乏清晰的逻辑思维 2 分:没有达到毕业的要求而且没有学会任何的知识 1 分:不及格未能达成毕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