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是学术还是专业?
学术型硕士(简称“学硕”),以攻读博士学位为目标,一般为3年全日制学习。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等方面与专硕均有不同。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简称“专硕”)的培养目标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从2009年起,教育部规定所有招收硕士生的专业均可招收在职研究生;同时,很多院校根据学校本身的特色和优势,增加了不少适合在职人士报考的专业,如MBA(工商管理硕士)、E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CE(工程硕士)等。 在研究生教育体系中,除了以上两种类型外,还有同等学力申硕(简称“单证”)和中外合作办学。前者是指申请人在不具备硕士学位的情况下,通过参加学位考试获得学位;后者是指申请人出国进行部分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国外院校颁发的硕士学位。这两个类型的硕士都不限制专业。
1.学硕
2.专硕
学术和专业本来就是密切联系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但是,两者又有所区别。学术有自己独立的逻辑体系和评价标准;专业既有学术方面的考量,又从属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系统,必须要接受这些系统的制约,为这些系统服务。从现实层面来看,学术往往依托于专业而生存,成为专业的一个组成部分。
就我国现行的教育学体系来说,教育学基本上是以专业而非学术的形式立足于中国的学术界的,这一点从我国教育学所受到的约束和制约的方面可以看到。首先,从学科归属来看,教育学本来是和哲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等并列的一级学科,属于直接从社会、人生和宇宙中吸取营养、进行研究的“大文科”。但是,从现实的学科制度来看,教育学是隶属于教育行政系统的,是“被文科”,因而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处于比较边缘化的地位,既难以和“大文科”中的一级学科对话,也难以在与理工科的竞争中有较大作为。
同时,现行的教育学所培养的人才,基本属于教育行政系统内部人才,是典型的“体制内”人才,而且基本上是一线和基层的“体制内”人才,无论是职称还是职务在“体制内”都处于比较低下的位置。再者,教育行政系统的经费是财政拨款,无论从纵向的历史比较还是横向的与其他学科的比较来看,都是非常有限的。教育行政系统本身的这种低下而严紧的预算制度和预算执行制度,必然会对教育学的发展构成现实的约束和限制。最后,现行教育体制是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和各级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从法律上讲都具有管理学校的权力,而且,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的实际权力也很大。现行的教育学从一开始就是为现行的教育体制服务的,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培养的教育学专业人员,也基本上是在现行的教育行政体系内工作,具有很强的依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