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录取几个专业?
“几+2”的选拨模式,其中“几”指的是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的成绩,“2”代表的是高校在考生填报的志愿中,选择两个作为高考录取的专业; 有的省份是“几+1”的模式,没有“2”的意思是在考生填报的志愿中,选择一个作为高考录取的专业——这样的设置一般是学校较少,考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只有一个志愿可以填。 大多数的省份都是“3+2”的模式,也就是考生在填报的志愿中,选择三个作为高考录取的专业,有两个是调剂,当然这种调剂是不公开的。
不过,最近很多高校都实行了新的招生方式,比如“志愿优先”“分数优先”等等,使得高考的录取模式更加多样,而且部分高校的招生计划也往往不透明。 这让许多的家长很苦恼,不知道孩子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大学和专业。 其实,面对如此复杂的升学制度,我们不妨将眼光放长远一些,想一想,在高中三年里,我们究竟应该做些什么? 在当前的新高考改革下,高一的学生就要开始考虑未来选科的问题。新高考主要改变的是学生选课的方式,为了适应新的政策,许多的学校都会采取走班制,这样学生就会面临不同课程组合带来的不同的升学路径。
高中生应该在高中阶段,根据自身对某一学习领域有着浓厚的兴趣,选择具体的专业方向,并在高中学段积累相关的专业知识。 到了高三的时候,就可以结合自己的综合成绩和大学相关专业的录取情况,最终确定自己的志愿填报方案。 新高考模式的推行,是为了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院校和专业,而不是一板一眼地按照传统的文理分科来选定自己的未来。所以,在高中阶段就应该为未来的大学生活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