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医疗水平高吗?

赵政博赵政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首先,从数据上看。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 2015年香港的人均预期寿命是83.6岁,高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国平均值的79.5岁、也高于欧盟的79.2岁和美国的79.4岁;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更高达86.8岁,高于全球的女性人均预期寿命81.5岁! 而到2017年,这个寿命数值又涨了:香港男性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4.8岁,增幅居全球之首,比第二名的智利高出足足21个月;而女性人均预期寿命更是猛增10.4岁,达到87.6岁,成为全球最长寿的女性群体之一。 这个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不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2016年一项关于《人类发展报告》中,香港被归为“高级”发达体系,与丹麦、瑞士并驾齐驱;而到了2017年,这项报告中香港被归于“顶级”发达国家,和冰岛、挪威、瑞典、芬兰、澳大利亚这些国度并列。

第二,从个人体验来看。 前阵子我妈妈刚去完香港,是因为手骨折了需要打钢针,因为内地的医院要排队而且可能环境不好,就选择了香港的医院。虽然香港医院贵得离谱(1200港币一张门诊票),但是服务真的是没话说,从门口接待的小姐到给你诊断的大夫,态度都非常好,而且很有耐心,不会因为你问了简单的医学问题而嫌弃你。

进手术室之前会给你一条擦脚布用来隔鞋,进电梯后还有护士特意提醒你脱不脱外衣(因为手术可能长时间穿手术衣比较闷热) 手术后,有专门负责送药的护士,你如果买了药可以让他们送到病房。

最牛的是他们有一套完整的医患沟通方案,比如会有专门的医生来跟你解释费用的问题,因为他们知道内地患者对这一方面很敏感,会主动告诉你花了多少钱,那些钱是做什么用的(检查费啊,用药费啊之类的细项),让你心里有底。 当然,香港的医疗价格确实太贵了,一次常规的手骨手术大概10万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在内地肯定几万块就能搞定。不过,香港的医疗质量确实值得称赞。

聂雅娴聂雅娴优质答主

香港的医疗制度是以政府提供医疗为主,民营医疗为辅的混合体系。政府提供医疗的主体是公共医院及诊所,任何香港居民,均可享受政府免费医疗服务,政府医院的所有收入归政府所有,并不以此盈利。但政府医疗存在人力不足、配套不够的问题,因此需要民营医疗承担辅助作用。

香港的公共医疗服务不向用户收费。用户如需住院治疗,需缴纳400港币的住院费用,超出费用全免。政府居民如需就医,须前往医管局认可的普通科门诊求医,普通科门诊的当值医生会就病情作出治疗建议。如果需要住院,同样首先需要前往普通科门诊或私家诊所进行病情确认,然后持转诊信前往公立医院按序进行候诊。普通科门诊和专科门诊均由政府提供,但并不强制患者转诊。港府规定的专科转诊有效时间为14天,在有效期内未前往医院确认的,须重新开具转诊信。

对于一些无法立刻安排手术或病情尚未恶化到必须立刻住院的病人,可以申请公立医院的门诊治疗。门诊治疗同样有医生进行诊断和拿药,但没有安排床位,并且不需再次开具医院转诊信即可复诊。香港的政府医疗服务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匹配。香港医管局规定,政府医疗服务中的病人须在24小时内可以找到门诊医生,而住院病人在专科医生的转诊信开具后的3-12周内可以安排入院。而医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2010年普通门诊平均等待时间为76分钟,专科门诊为47分钟,而入院等待时间最长的甚至超过7年。对于无法忍受等待时间的病人,可以选择到私家医院就医。

私家医院指由民间资本兴建和营运的医院,其提供的医疗并不纳入医管局系统,与公立医院之间没有转诊、会诊等医患联动支援。私家医院采取市场化经营管理模式,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收取较高的费用。目前香港共有3家私人医院,包括香港怡和医院、养和医院、威尔斯医院。

与政府医院相比,港人对私人医院仍存有担心和争议。一方面,由于私人医院完全自负盈亏,因此在经营过程中容易受到经济条件的影响,如近年来受到东南亚地区医疗旅游的影响,病人数量下降使私人医院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其有通过提高收费获利的倾向。据2004年香港明报报道,养和医院的外科手术治疗费用约为政府医院7倍,内科为4倍。另一方面,港人认为政府的医疗体制下不应存在私人医院。

此外,在香港的医疗服务体制下,政府对医疗服务和质量进行统一管制,不允许存在私人医生。一些需长期看诊和药物治疗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通常由政府医院的普通科医生进行复诊。对于此类慢性疾病,如果想转诊至私人医院进行诊疗,由政府医院出具的转诊信的有效期只有7天,而且政府医院只负责开一次药,7天内需再次到政府医院看病再次开药,无法享受到真正的私立医生服务。港人若想享受家庭医生的长期照顾服务,可以选择合约医生制度。

合约医生制度即家庭医生制度,由医管局进行管理,规定任何香港居民均可申请,在完成为期3个月的等待期后,即可享受签约医生的医疗服务。合约医生必须为政府医院的普通科医生,签约居民可享受包括优先就诊、定期上门探访、开有效期长达60天的慢性疾病药物等福利,但需按月缴纳20港币的费用,且一个合约医生只能负责1500名签约患者。因此,目前香港的合约医生不足1800名,优先就诊等待期达1.5年,且只有50%的申请者可成功签约。为了弥补家庭医生的不足,医管局近年推行了电话健康咨询、全科医疗服务和健康中心等多种基层医疗服务,以改善慢性疾病患者的治疗和保健,促进预防医学的发展。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