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去大学学语言吗?

战婧敏战婧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每年开学,都有不少父母发现孩子错过了教育部规定的普通高校学历证书电子注册时间,不能进行普通高等教育电子注册。原本希望孩子通过上大学学一门语言的他们把子女送到语言培训机构,希望通过非学历教育培训取得英语和日语等证书。

“从2008年开始,我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报名人数每年都以20%的比例递增,去年达到了600万人次。”某高校负责人透露,其实不少非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英语功底并不差,大多数已过了英语四六级,但他们还是选择参加英语培训,获得语言能力证明。

某IT培训机构教师指出,不少企业要求员工具备英语交流能力,但实际工作情景要求员工英语交流机会并不多。“公司内部管理根本用不上英语,和外界业务联络也不可能事事要靠英语。”某外资企业人员坦言,如果有员工能流利说英语,可以当作一项加分项,但如果英语不好,也并不影响正常上班。

“除了英语,汉语也成了热门。”另一语言培训机构负责人介绍说,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和港澳台地区人士不断增加,他们希望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了解中国文化,提高自己的汉语水平,为日后工作或有朝一日出任驻中国高级外交官做好准备。

据了解,在欧美,外语课程往往从小学开始就普及,大学外语课程是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学习。“英国人对语言的学习从幼儿园就开始了。”留英学者李中说,“英语教学是贯穿整个教育过程的,无论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甚至就业后,每个人都还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语言培训。”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蔡基刚教授从2008年起开始探索“非通用语大学”的建设。他解释说,很多通用语国家的年轻人选择学习第二外语,巴西人学英语、印度人学法语、日本人学西班牙语,不是作为工作语言,而是作为一种普通技能。“他们觉得学了有用,就学到了。在通用语国家,英语师资很紧缺,外语培训需求旺盛,非通用语专业的大学生很多从事英语教学。”蔡基刚说,中国的语言应用人才需要数量更多、质量更高,“语言培训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不能等到大学生缺乏语言能力、社会认可度低的尴尬局面再行动。

蔡基刚教授给非通用语大学的建设提出三条思路:一是把非通用语教育作为普通教育的一部分,从小学到大学都开设非通用语课程;二是引进竞争机制,语言培训机构与大学竞争;三是确立国家语言战略,增强国家的文化实力与国际竞争力。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