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需要哪些条件?
1、决策者(政府)愿意且有能力投入资源,这个资源不仅仅是钱和人员的投入,也包括意愿的表明——例如在舆论宣传上的投入;
2、政策问题的界定,也就是要明确“政策要做些什么”,这关系到政策的范围,同时这个问题一般会有多组答案,这时就需要决策者来进行选择;
3、方案的选择与设计,这是决策者在明确了政策要解决的问题之后所要进行的工作,也就是说要根据问题来制定应对的方案;
4、执行与监控,这一环节是落实方案的过程,它涉及到方案的执行、监测与反馈。 当然,一些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可能不需要考虑所有的问题,例如在一些紧急的情况下,可能不需要走那么多的程序就能解决问题,但大多数的政策都需要遵循以上的几个步骤。
以上只是对公共政策过程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不同的学者因为研究的角度不同会对政策过程进行不同的分类,以上只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划分方式。 除了以上的步骤之外,学者们还提出了许多影响到政策过程的变量,这些变量或是影响政策进程、或是影响政策结果,都可归为政策过程的影响因素:
1、政策主体:包括领导个体、专家体系、利益群体等。
2、政策客体:是指受政策影响或必须配合政策实施的个人和组织。
3、政策媒介:主要指传递信息的渠道,如媒体。
4、政策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以及危机状况。
总之,政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