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国大学学什么专业好?
先泼盆冷水: 出不出国、去不去欧美、读啥专业,根本不重要! 决定你人生高度和厚度的,从来都不是这些表面的东西(当然,一些特殊职业除外)。 一个朋友A,家庭条件一般,当初高考志愿填得比较盲目,进入了国内一所重点大学里的一个冷门专业——环境保护。
刚进大学那会,班级里一半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转专业,因为“前途”不好。 但是A坚持了下来,凭借自己的努力,本科毕业保研到了本校本专业(当年保研比例大概百分之一左右);随后博士毕业,来到现在所在的高校,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目前生活幸福,家庭美满。
还有一个同学B,家里很有钱,高中毕业以后去了国外某个常春藤名校读书,本科读的是金融。 虽然家境优渥,但是B学习十分刻苦,经常熬夜泡图书馆,也常看一些励志电影或书籍,给自己“打鸡血”。
然而,尽管他非常努力,成绩也不错,但是比上不足比下比差强人意。在常青藤这所汇聚了全国甚至世界范围优秀学子的学校里,B总觉得自己和那些白手起家的同学比起来,总少了那么一股劲儿…… 后来,B选择了跨专业读博,离开了校园,进入到另一个行业。虽然博士阶段的学习没有那么痛苦,但是跨专业的困难却时常让他觉得力不从心。
好不容易拿到了博士学位,进入企业后,由于本身学历不够“硬”,又遇到行业不景气,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最后,只得不甘不愿回国就业,选择了一个中等收入的外企,从底层做起。
如果说以上两个例子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我再举一个我身边的真事。
我大学宿舍下铺的兄弟C,和他同宿舍的同学D都是硕士毕业后到同一所外企应聘,同时接到offer。 C的专业是化学,D的专业是材料。入职时,C被安排到研发部,而D则被安排在工厂。 刚开始工作的几年,两个人几乎天天泡在一起,互相交流经验,一起讨论问题。 随着时间流逝,两个人的职业发展出现了显著差异。 C一直深耕于专业技术领域,不断地提升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很快升任为高级工程师,并获得了公司的研究奖。 而D除了掌握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外,还不断学习新的工具和方法论,利用自己空余时间学习新知识和技能,很快适应了公司发展和团队需求,最后反而晋升得比C还要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