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悉尼多少面和?
面多少,我还没数过…… 但是我可以告诉你我在悉尼吃过的面! 先跑个题,说说我对“好”的界定标准吧——对我来说,一条面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两点: 1、面的柔韧度(软硬度)是否刚好合适;
2、汤是否好喝。 根据我的经验,一般来讲,面的软硬程度和它的制作方式密切相关。比如意大利面,由于是刀削而成,故非常耐煮,而且越煮越劲道,这就是好的意大利面应该有的状态。
中国的面条大多采用手工擀制或者拉制的方法来制作,同样很耐煮且有嚼劲,所以按照中国式的做法(用锅煮不用水煮)做出来的面条基本也都是合格的。 但是用机器压出来的切面以及乌冬面等,就不是这么回事了。用这类面粉做的面,如果久煮不下沉,就会很脆弱且没有韧性,就达不到好吃的标准了。 我用“多少面”来询问身边的朋友,是指问他们能否具体说出某家店的某款面吃了之后感觉“好多面”还是“没多少面”呢? 如果是前者的话,说明这碗面很可能不够劲道,也就是前面说的第一条标准没达到;反之则是后者,即第二条标准没达到。
不过很多人应该不知道这条标准的存在,所以在回答的时候只会说“多”或“少”来概括。其实,他们的答案是非常准确的,只是他们不明白为什么如此而已。 至于为什么我如此关注“好”的面条,是因为我的一个远房亲戚在悉尼经营着一家小小的中式面馆,他的手艺正是让我念念不忘的原因。
每次我去悉尼,必去他家吃一碗二细(兰州人把粗细不同的面条分为一粗、二细、三细等,分别对应圆棍状、细细的长条形、更细一点的长条形),然后问他生意怎么样啊?顾客多不多啊?他就会回答“一般般啦……” 一般般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比上不足,比下却远远胜过对手的意思。也就是说,从生意的角度来看,他的店处于亏损状态,如果每天做十份面卖二十份钱的利润,那么现在总共只赚了二百元,而这一千元的成本里还包括房租、水电费、人力等各种费用。
虽然他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但是收入仍然赶不上支出。我问他为什么不改用高压锅煮水饺或者改成其他更适合澳洲人口味的餐饮项目呢?他就笑着说我傻,并让我尝尝他最新研发的甜品“花生糊”。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在这种平淡如水的日子里,他始终坚信自己是在做着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用一道道熟悉的菜肴,让异国他乡的人们感受到家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