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什么公立学校?
“公立”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先说清楚:美国的公立教育体系分两个层次,k12和college,前者指从幼儿园到高中的教育,后者指本科教育(我这里只讨论一般情况,不讨论专门接收贫困生的州立学院)。这两个概念的公立学校体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
k12层面的公立教育,是由各个地方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资金大多来自当地税收,因此理论上来说这些学校的经费应该和所在地区的经济状况相匹配——越有钱的地方,相对而言能提供越好、越多(数量上)的学校设施和教育资源;反之亦然。但是实际上各地政府往往通过举债的方式建校,或者从地方税务中直接划拨款项给学校,并没有做到根据当地经济实力来配置教育资源。
举个例子,纽约市的教育预算比加州整个州的教育预算还要多,但相比起芝加哥,底特律等州内其他大城市,还是远远少于它们的教育支出。这是因为纽约作为全球城市之一,有大量的外资和企业,税收很高;而芝加哥等城市,虽然税收也不低,但相对纽约肯定要低不少。因此纽约市的学校虽然比芝加哥的学校花钱多,但也远远比不上旧金山、洛杉矶等地的学校花的钱。
当然这种“钱多”只是相对于其他地区,其实论人均,很多地区都比不上北京上海甚至二三线城市的学校了。 至于大家印象中的美国的穷乡僻壤,比如阿拉斯加或者其他西北部的州,由于地广人稀,那里的公立教育系统则十分高效精简。以Alaska为例,全州只有不到70所公立小学,但却有大约30万学生。这就意味着平均每所公立小学的在校生人数接近450人。而中国的中小学,除了极个别情况,基本上每所学校的在校生人数在几百人的都是规模很小的了。
可以说在美国,只要你生活在相对繁华的地区,你的K-12阶段的公共教育水平绝对差不了。 而到了大学层面,情况又变了。
现在多数大学的收入里,州政府拨款已经不再是最重要的部分,甚至是相当部分院校最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因此对于州政府的依赖性没有那么强。另一方面,为了吸引优质的学生(州外甚至外国学生),很多大学都在尽量扩大招生,这样他们的财力就更趋近于与学校实力相称,而不必非像k12阶段那样强求每个地区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