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换靠谱吗?

迟优妮迟优妮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语言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融合始终是存在的。历史上,拉丁语长期是欧洲占主导地位的语言,后来出现了国家方言,拉丁语逐渐衰微。16世纪时,欧洲开始了宗教改革,新教的传教士为了宣扬新教,把大量的希腊文和希伯来文译成英文和北欧多国文字。从此,英文和北欧多国文字中的希腊和拉丁词汇大量增加。

19世纪末叶,欧洲出现了“语言帝国主义”思潮。当时,英、法、德等国家的语言学家和语言文化学者都认为,自己的语言是世界典范,世界上应该只有一种语言,那就是“双语”,即中文和某种西方语言;世界上所有的人,都应该学习某种西方语言,以便进行思想交流。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西方语言教材,特别是在大学里,学习西方语言成为各国学生主要的甚至唯一的课堂学习语言。由于现代西方语言特别是西语国家语言中的大量新词来源于拉丁文和希腊文,因而学习西方语言则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拉丁文和希腊文。而拉丁文和希腊文又是从古代教徒念诵的圣经和中世纪僧侣用拉丁文抄写的经典以及哲学家和神学家用希腊文写的论著中的词语逐渐演变为语言中表达专门学科内容的词语的。这样,西方语言中的种种专门学科,如哲学、物理、化学、天文、历史、艺术、音乐、医学、建筑等等,都与拉丁文和希腊文有着亲缘关系。

在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起,外国武装入侵,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各方面对中国人处于支配地位,英语作为西方国家的通用语言,地位仅次于中文,成为中国学生第二重要的语言。学习英语,接触英语语言材料,自然要学会、掌握大量英语词汇和习语。而英语中的许多词汇和习语与拉丁语和希腊语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是拉丁语或希腊语的词汇的套用。例如,英语“哲学(philosophy)”一词与希腊文“爱智慧的人”一词同源;英语“法学(law)”一词与拉丁文“法则”一词同源;英语“工程师(engineer)”一词与拉丁文“机器”一词同源等等。习语是语言中经过提炼的固定词组,大都含有比喻意义,如:像蛇一样爬行(slither)、从山顶上疯狂地跳下来(go boldly down)、像狗一样地呻吟(bark);像蝴蝶一样摆动(tremble like a leaf)、像犀牛一样地前进(charge like a rhino);像母牛一样严肃(be as morose as a cow)、像兔子一样跑(trot)、像狮子一样咆哮(roar like a lion);像鸭子一样游(glide like a duck)、像麻雀一样说话(chatter like a parrot);像蜜蜂一样嗡嗡(hum like bees)、像鹦鹉一样地说话(pie like a parrot)等等。据统计,英语中有近一半的习语与动物有关,原因在于拉丁语和希腊语中包含大量与动物有关的词汇。

现代汉语中,外来语约占语言总词汇量的10%。这些外来语中相当一部分是从日语转借来的,它们大多与生产和生活结合得较为紧密,具有科学性、工艺性、实用性。从语法角度看,日本人借用汉语时,大多数是在原词的基础上,在词尾加上“儿”、“子”、“巾”、“化”等构成形容词或名词,这实际上是汉语古语的对译。例如:“音乐”(notes)、“资本”(capital)、“法律”(courts)、“革命”(revolutions)、“哲学”(philosophies)、“理论”(thesories)、“报告”(s reports)等等。还有些是从现代美国英语中吸收过来的,这些单词的意义多不受形式约束,能灵活地表现新事物、新思想。例如:“塑料(plastics)、“石油(oil)、“铅笔(pencil)、“汽车(motor-car)、“火车(railwaytrain)、“机器(engine)、“眼睛(eye)、“思想(ideas)、“科学(science)、“主义(ism)、“艺术(art)、“外交(diplomacy)、“自由(liberty)、“民主(democracy)、“新闻(journalism)、“政治(politics)等。由于这些词汇的意义新、形象性强,被人们广泛使用,逐渐成为汉语语言中的稳定成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