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为什么世界排名那么高?

袁丝意袁丝意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直以为,我对于清华的印象总是很不错的。即使是很多人揶揄的“来自清华的推送”,也能让我稍稍理解——因为有人总是在调侃,那也是对于清华的一种特殊的爱呀。同时,我也一直觉得,清华大学要学风有学风,要学术有学术,就算有些专业不那么耀眼,可架不住人家总体情况不错,总也还是在国内屈指可数的大校之列。

然而,最近似乎很多人对于清华的感情变淡了。前些天,一朋友戏言,“要是我清华的舍友,非把他的室友‘阉割’不可。”我心头一跳,略感不解,“虽说学校确实有些行为令人诟病……诶!你该不会是说,因为要进MIT(麻省理工学院),所以,要阉割了那该死的口音、让说英文听起来像是在说中文吧!?”朋友哈哈一笑,“哪能呢,当然是让他们把脑子阉割了。”

清华能有什么错呢?有人觉得他们太骄傲自满、有傲气没傲骨;有人觉得他们太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被“美化”了;还有人觉得他们有特殊的地位,成了一些同学的“保护伞”,在学校的某些人眼里也算是“三好学生”?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人们认为清华人“牛”,主要还是因为这所学校在培养、孕育着全中国广大莘莘学子之中拔尖的人才。

像我们这样的普罗大众,对于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总是怀着一种说不出的复杂感情。一方面,我们觉得清华北大的人才太厉害,许多高精尖的人才能都被他们选拔去培养着,而国家把许多重点科研项目也都交予他们打理,仿佛整个中国最有知识和能力的人都集中在了那里;而另一方面,我们又觉着,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似乎又离我们的生活过于遥远。他们可以学诸如哲学、历史、物理等我们觉得听起来“非常高深”的学科,而且似乎从小他们就被定下了要研究“高深”学问的志向。于是,我们从小就会觉得,“上清华、北大”是每一位中国高中生乃至大学生梦寐以求的事。而到了真正高考的时候,即使不上清华北大,也能考上其他985、211重点高校,我们也会为能考上这样的高校而激动和自豪。

然而,真正从小在清华北大这样高等学府浸润长大的学生又能有多少呢?其实从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国内2300多所高校中,有资格高考的学生中能考上清华北大的不过2%,即100个考生中只有2人能考上清华北大。而这2%的人中的绝大部分更是在各省重点高中里的尖子中的尖子。

我们看一个数据:2014年秋季,全国普通本专科在校生达2.67亿人,其中本科1488.7万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在校生2450.3万人。到2016年高考,参加高考的人数大约为900多万。国家从1999年开始实行大学扩招政策,20年时间已经让大学覆盖率达到了85%,而2015年大学毕业生达到了749万人,这个数字将会继续增长。

具体到清华,虽然,清华今年本科新生的整体水平(含民族班等),根据其公布的高考分数,其最低分至少也在640分以上,而其平均分数在670分以上。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样一所学校,又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考入其中的呢?很残酷也很现实,进入清华大学的大部分学生来自于重点高中、竞赛班里挑选出来的“成绩拔尖”的学生。

中国的高中教育就是应试教育,不管文、理,不管是重点高中还是一般高中,不管是改革的前几年还是后几年,都是在为这个“高考”做准备的。能去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的,必然是来自全国最优秀的、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重点班里的最优秀的佼佼者,他们所学习的高中课程都是被提前学过的(甚至清华北大都会鼓励学生在高中进行竞赛,当然,那里面的竞争更加激烈,入选的学生更会“削尖了脑袋往上钻”),他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是被培养出来的。

我们看一种数据:根据清华大学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在2016年招收的本科生中,自主招生的学生有71人、美术学院有46人、体育类49人、高水平艺术团有91人。而这类学生占其当年本科新生的9.5%。

重点高中“优胜劣势”的现实下,我们明白对于那些“被竞赛、被报送”的学生,他们或许不会在本科阶段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但他们的实力毕竟已经在漫长的学生阶段中被检验过了。而现实情况下,大多数学生都不会是像韩寒那样“不读高中去写作”的天才,我们看到的是逐渐普及的高中教育下,越来越多的学生为了分数而分数,为了“应试”而“应试”,没有更好的学习方法、没有更好的学习习惯,在长达十五年的学生生涯中都被“应试”的“大棒”鞭策前行。所以,造成如此现象,清华大学本身并无太大的责任。

而最后,我们再看一种数据:2016年,清华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总数为36650人,其中博士生17310人,硕士生14500人,本科学生5830人。在1966年,招收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仅为187人和205人。到了2016年,全国报考清华大学的考生总人数为37113人。

“全国有多少人能考上清华北大?”曾几何时,这似乎已经成为了一个永远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