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课程教授?
谢邀! 说到"课程讲授”,不得不提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模式。因为很多教学的理论都是围绕这个理念而衍生出来的(至少在我们学校是这样)。 我所了解到的一些关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模式有: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基于问题的学习(PBL)、项目式学习(PLB)、基于资源的学习(RBL)等等。而这些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从讲课者转变为引导者;同时也要求学生转变自己学习方式,由传统式的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 在进行这些教学方法实践的时候不可避免会涉及到“课程讲授”,那么怎样的“课程讲授”才算好?应该遵循哪些原则呢?我认为如下几点值得把握:
1.讲授的内容要有针对性 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不一样,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比如在给医学院药学专业的学生讲药物分析这门专业课时,不可能像给化学专业的学生讲相同内容时那样,完全按照化合物-药物分析方法-药物杂质分析这样来安排授课内容。
2.讲授的语言要通俗易懂 如果教师的学历是给学生课堂增添光彩的资本之一,那么教师的语言能力则是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教师能否把复杂的问题用简单通俗的话解释清楚很重要。如果教师本身语言功底扎实,那自然是锦上添花。若否则,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自己完成教学任务。
3.讲授的方法要多样化 现在许多课堂都是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 ”的方式,固然这种方式可以解决部分学生课前预习不足、听课效率低等问题,但是长此以往,易导致学生听课疲劳,思维能力下降,当然也不利于师生间的交流与反馈。尝试着采用多种方式来开展课堂教学,比如采用提问、讨论、答疑等方式,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讲授的节奏要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 这个需要教师花一定的时间来积累和总结。比如我带了三年高中毕业班的化学课,发现越到后面(高三),学生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长;到了最后两个月,几乎不需要使用粉笔黑板了,因为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只要讲到关键处,他们立即就能反应出来并做笔记。所以,教师的讲授节奏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慢一点,也许更能让学生听清和听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