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相关课程?
简单举一个例子,假设学校里开设的“微积分”这门课程与计算机专业里的“数据结构”这一门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那么就可以建立一个“数学建模”这门相关课程来连接这两个知识领域。通过学习这门课,学生可以掌握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运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以及初步的应用技巧。
有了这样的设置,学生们在修读这两门课时就能够做到“无缝衔接”,在学习了“微积分”之后能够自然过渡到“数学建模”的学习,而在学习完“数模”之后又能回头继续加深对“微积分”的理解和消化。这种前后衔接的课程设置就叫作 “相关课程"(Related Courses) 。
一般来说,大学会采用通识教育的方式让学生修读一定数量的相关课程 。例如大多数美国大学本科要求学生在毕业前完成至少 2 门以上的高水平 "Upper Division/Advanced Placement" (缩写为 UD/AP)课程,这些都属于与专业基础相关的「核心课程」(CORE COURSES),一般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等;而除了核心课程以外的其他课程则可归入「选择课程」(ELECTIVE COURSES)范畴,此类课程的数量没有明确要求,具体修读比例也由各院系自行决定。
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读书,本科生大多都要经历一段打基础的阶段,这个阶段就要靠一系列相关课程来完成“打地基”的任务。在这个阶段,同学们需要学习和理解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为以后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和思维逻辑。
总之,不管是先修还是补修,相关课程的设定目的都是帮助学生顺利地实现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业过渡期,这个时期的学习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信心。无论是否选择了同一专业,每个同学都需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