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英国读书送什么条件?
送孩子出国读本科,到底应该“送”什么? 首先,肯定不是只给孩子一个身份让TA轻轻松松地上学去。如果只想给孩子一个身份让孩子轻松上学,那么根本不用选择英国。因为无论孩子能否拿到offer,只要有钱就能直接拿绿卡,然后随便选个大学就读。 但其实很多家庭选择英国,是因为孩子拿不到理想大学的offer,或者被挤在门槛边儿上,即使拿了offer也有可能被刷下来;又或者专业被限制,只能读个水专业。这种情况下,就希望先拿英国身份,再曲线救国,在国内先去读个水硕士,然后再用硕士的身份申请英国大学,重新申请心仪的专业或换所大学的offer。这样虽然比直接申本科要多花几年时间(国内2~3年+英国1~2年),但是能实现目标,总归是值得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毕竟英国留学总费用不低,哪怕只申请到商科水专业,一年也要30万左右人民币的学费加生活费。若是还想要好的地理位置和排名靠前的学校,则费用更高。
在这种条件下,送孩子去英国其实就是送给孩子一个“可接受的教育”和“高质量的生活体验”。 这听起来或许像句废话,但仔细想想我们送孩子出国究竟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孩子能够接受好的教育,获得更好的技能和学历,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吗?那为什么在英国这样收费昂贵的国家也是如此? 难道我们的教育体制出了问题,让大部分孩子就算在国内读了名校好专业,也依然没法得到一个好前程? 还是说我们就愿意见证孩子的平庸?
当然不!我相信每个家长都希望能给自己的孩子最好的,所以才会费尽心力地准备申请材料、四处打点、联系学校,甚至要在国内请中介帮助办理入学手续。
可是当我们的孩子到了英国之后,他们会不会又重新变成平庸的一群人呢?是不是需要我们花更多的精力去弥补他们在这期间失去的机会呢? 我并不否认英国等欧洲国家的优秀大学和高端专业,确实能为孩子们带来好的教育和优秀的技能,但这些优势专业和精英教育终究只是少数,而大多数的学生终究是被社会选择的对象而不是选择社会的人。他们当中大部分人不会成为社会精英,也不会拥有完美的职业。他们需要学会怎样适应这个社会,而不是奢望这个社会适应他们。 所以,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出国?难道不是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未来吗?为何最后要让孩子折返回来和我们争夺本就匮乏的资源?为什么我们的体制做不到令所有的学生都满意,却又要一味追求高就业率和高升学率,造成学生的压力和心理负担呢?
若是我们能把心比心,换个位置替我们的孩子想一想,也许我们的教育就能更贴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不再让他们觉得痛苦和绝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