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在国外做了什么?
2014年,一个冬天,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的一个夜晚。 正在上课的我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爸爸在工厂突发疾病,现在在医院。我赶忙请假回家,途中给同学留了封信,发了一个短信告诉导师我要离开几天。
到家时已经深夜,妈妈告诉我爸爸当时病情严重,但已经稳定下来,我这才安心。第二天一大早到医院,父母都在。父亲说当时感觉不舒服就睡着了,醒来就在医院里。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应该是睡着的时候做了个梦,起来看见自己在医院的病床上才吓了一跳。
我问母亲怎么不喊我,妈妈说怕打扰我学习。这个病来得快去得也快,应该没有什么大问题。我叮嘱他们注意休息和饮食,就返回学校继续上课。 后来,每当我想起那个夜里,心中总是充满了感动,爸爸妈妈对我的爱真是无与伦比。
我的父母都是来自农村的普通知识分子,父亲是个性格腼腆,为人谨慎的人;母亲则个性鲜明,敢说敢做。他们是那个年代为数不多的大学生,毕业被分配到现在的塔什干国立大学(原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大学)工作。
我是他们来到这个国家后生的第一个孩子。记得那时我刚上小学,因为语言不通,又离乡背井,心情常常沮丧。是妈妈用她的细心体贴,无微不至地关爱抚慰了我;也是她用自己的坚强乐观影响着我对未知前途的展望。
虽然我不是个听话的孩子,常让她生气、伤心,但她仍对我满怀期望。小时候我想成为一名作家,是她鼓励我要多读书,勤练笔;长大了一些,我有了自己的理想,想考一所名牌大学,又是她帮我克服学习的困难,完成目标。
出国前我和妈妈交流得最多,也最好。她教我怎样做一个好学者,如何面对选择与挫折,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她给我的信里常说:“不管发生什么,妈妈永远爱你!” 如今,妈妈已去世多年,但她对待生活豁达态度,一直影响着我,为我照亮了前方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