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人移居国外?

庄铬铧庄铬铧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1840年,林则徐被流放新疆,在赴戍途中,他经过伊宁(现属新疆),看到一片荒芜景色,便写下“中经数千年,奄奄如病夫”的诗句。当时清王朝的统治已经陷入危机,林则徐作为清王朝的中流官员,面对国土西北部的荒凉景象,不禁感慨万千。 时光飞逝,转眼到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国内战争,中华大地生灵涂炭、百业凋敝,许多文化名人和进步人士纷纷移居海外,其中不少人选择移民加拿大,他们在异国重新立足并为社会作出巨大贡献。

著名学者梁启超就是当时移民加拿大的名人之一。辛亥革命后,梁任中华民国政府司法总长兼教育总长,但因二次革命失败而逃亡日本。期间,他对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研究,认为西方文明的弊端在于“私有财产制度”——这个制度的本质是“个人权利至上”“金钱至上”,从而导致人性堕落、民族退化。

为了拯救中华民族,梁提出了“新民说”,强调用革命手段建立共和政体,实现国家独立,同时大力发展教育来培养新国民,使中国拥有强健的民族体魄和精神面貌。 但新政权很快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外部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愈演愈烈,内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不断扩大根据地和势力范围,让梁深感忧虑。为挽救危局,他多次拜访中共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商讨联合抗日事宜,随后又奔走于国民党各派系之间,推动国共合作。然而,因为中共代表周恩来在谈判中提出的五项条件,梁感到受到侮辱,遂愤然离席,并就此病倒。

抗战胜利后,梁的身体已然不复从前,他决定定居加拿大,以完成《新中国建设》一书的写作,并希望以此影响华裔选民,帮助中国共产党争取美国支持。1949年下半年,梁抵达多伦多,开始撰写《新中国建设》,并定期前往美国演讲,宣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 随着这书出版,梁成为华侨界名声显赫的人物。除了继续通过创办《新中国晚报》宣扬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策以外,他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劝说其他华侨领袖停止对国民党政府的资助,转而支持正在组建新中国的共产党人。

虽然与旧友共产党的亲密交往和合作让他感到自豪,但移居海外的日子毕竟不是久留之地。1962年,新中国成立7周年前夕,已经疾病缠身的梁在纪念文章中抒发了自己的“乡愁”——“我离开故土五十五年了……我的头上的头发已经斑白,手上的老茧已经厚得叠起,双腿已经变得弯曲,说话声音已经沙哑,头脑已经不够灵敏……”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