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不是热门专业?
心理学到底是不是一门“热门专业”呢? 我做了张表,通过对比不同学科的心理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分布,来观察心理学专业的“热度”。 下图是2017年北京大学心理系本科毕业生就业报告(链接: http://www.pku.edu.cn/cprs/2017/2017beijing.html)。 可以看到,北大心理系2017届本科生选择继续读研深造的比例为55.9%;而选择直接就业的仅有6人,占2.8%,其余83.3%的学生选择了出国深造或国内考研。 这也就意味着,如果选择了心理学这个专业,大部分同学还是选择继续升学,毕竟这是一个研究型的学科。 而少部分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也都去了像百度、阿里这样的大厂,待遇也非常可观,所以从薪酬上来看,也是符合“热门专业”的判断标准的。 但是!这里要敲黑板了——千万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1.上图中仅仅显示了「已就业」同学的薪资范围,而没有显示「未就业」同学的去向。而实际上,大部分同学都是「未就业的」,这些同学在干什么呢? ——他们在努力准备着下一次的就业。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看起来「就业率」「薪酬」都不错,是因为有大量的同学还在「潜伏」,一旦机会成熟,他们会立刻脱颖而出。因此并不能以现在的数据就断言心理学是个「热门专业」。
2.上图中展示了「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去向,但是却没有显示出该专业学生在各就业方向中的收入水平。 而实际上,大多数企业给不了「高收入」,例如上面的截图中,已经就业的同学平均薪资水平也就1.5万元/月左右,而刚入职的大厂实习生也能拿到1万元的月薪(腾讯实习生的工资比不少毕业多年的研究生都要高啦~)。当然也有一些「高收入」的岗位,比如用户研究、用户体验设计等专业方向,但这些方向的院校开设的比较少,比较专精。总之,心理学并不是一个「高薪」的专业。
3.上图中显示了「心理学专业」学生就业的五大领域,然而这五大领域的岗位数量和实际需求真的非常多。举个例子,百度招聘的「产品经理」,居然要求申请人的大学所学专业是「心理学」!所以说,心理学专业在「求职」时的可选岗位其实很多,并没有局限于「心理相关专业」。这一点就像计算机专业一样,只要是互联网大厂,什么岗位都要先抢计算机专业的! 所以归根到底,「心理学」到底算不算热门专业,这个结论取决于你怎么定义这个「热」字。如果你认为的热是「就业率高」,那么心理学无疑是个冷门;但如果认为的热是「机会多」,那心理学就是个热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