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与日本教育的区别?
简单说,我们的教育是为分数而分。从幼儿园到高中乃至大学,分数就是唯一衡量标准。 日本的考试体系要复杂得多,但他们始终围绕一个核心:这个学生是否适合学这个专业。而不是这个学生考了多少分(除了作为入学资格的外语考试和入学后的分班)。
从小学开始,学生的成绩以“点数制”显示 在每门课的下方都有个对应的点数,满分100。60以下为不合格。90-100为优等生,80-90为正常,70-80为偏差值低,60-70为偏差值高。 这个评分系统不仅仅反映该学科的成绩,也反映了这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因为每个学科的难度不一样,用分数直接比较会失去很多信息。所以点数的难度系数被标在右上角,同一个学生不同学科的点数不能直接加减计算。
到了高中和大学,评判的标准就更加多元化了。除去必须达到的最低录取线,还会有各个学校自行设定的学生选拔基准。这些选拔基准往往包括:学习成绩(点数或学分)、课外活动、面试表现、论文质量等等。当然最后决定是否录取的,还是成绩(点数或者学分)。但有了其他条件(尤其是课外活动的表现),在筛选学生的时候就可以降低标准(比如降10分录取)。这样,有特长(不管是不是学习方面的)的学生就有了优势。 所以,同样的入学成绩,可能A同学会被排名靠前的学校录取,B同学则会被排名靠后的学校录取——只要他们的课外活动内容有差别。
我认识好几个高考加分的留学生,因为他们除了标化成绩外还参加了AP考试(SAT 的替代考试,难度高一些,能拿到5分以上的成绩就能申请加分)。虽然托福雅思成绩不够好,但AP成绩够好也能被名校录取。
这种评价体系更接近我们所说的“全面评估”。不过他们的目标非常明确:评价的标准是“你是否合适读这个专业”。而非仅仅因为你在这个专业里有天赋所以才录取你。如果不符合这个专业的需求(哪怕是这个专业的佼佼者),哪怕你其他方面再优秀,也不会被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