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建筑怎么介绍?
从“国家”的层面,新加披确实没有过多的历史可以回顾——建国不过50多年(与中国相比),与印度、巴基斯坦等有着千年历史的国度不能同日而语;而且,作为一个由移民构成的国家,当地原住民的比例也非常低(仅占全国人口的8%) 。所以,“传统”在新加坡的历史上基本没什么分量。
但,这并不代表新加坡的建筑就没有可说的。作为一名在东南亚待了将近三年的建筑师,我可以说,在新加坡这个国土狭小、资源贫瘠的国家里,人们对于“可持续发展”、“节能减排”这些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概念理解得异常深刻。
因为土地成本太高,又缺乏足够的天然资源,所以“可持续”“绿色”在新加坡并不是口号。例如,我在新加坡工作时接触到的所有项目中,几乎不存在任何“拆了再说”的情况,所有的项目都是“必须一次性建成并达到永久使用的标准”——这也是当地的开发商们能够做出“绿色”承诺的原因。
以我的工作为例,一般来说,在制定设计策略时就会将绿色考虑进去,例如考虑如何组织自然通风以满足夏季空调的需求,如何组织景观水池来调节小气候等等。而实施阶段,由于本地规范要求较高,只要满足规定条件,工程师们也会乐于在设计中引入更多的绿色策略(毕竟达标容易,想要拿高分可不容易) 在我的项目中,还遇到过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因为我方设计师在方案阶段提交了一个带连廊的主楼平面,而监理工程师在审查过程中认为该连廊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要求我修改为无连廊结构。双方因此发生了争议……不过最后,我们坚持了自己的想法,因为连廊在夏天可以带来天然的凉风,而在冬天又可以避免主楼形成阴面的机会,对建筑的使用者来说是有益的。
说了这么多,或许你会问,那么这样的“绿色”策略最终是否真的起到了作用呢?据我所知,目前新加坡的能耗水平确实比较高,空调用电很大,但,这里四季温差不大,又没有雾霾天,所以也不是不能理解的……